1941年初,美国陆军宣布开始为其部队装备M4中型坦克。这款坦克的设计旨在容纳五名乘员,战斗全重达到了33.65吨。其车身的具体尺寸为长度7.54米,宽度3米,高度2.97米。动力方面,M4坦克配备了一台强劲的汽油发动机,使其在公路上最高时速能够达到38公里,并且最大行驶距离为178公里。尽管在复杂的越野地形中,其最高时速下降至21公里,最大行程亦缩小到90公里,但依然代表着当时技术的顶尖水平。 在太平洋战场上,M4中型坦克展现了其战略价值,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坦克力量,使得战争局势...
1941年初,美国陆军宣布开始为其部队装备M4中型坦克。这款坦克的设计旨在容纳五名乘员,战斗全重达到了33.65吨。其车身的具体尺寸为长度7.54米,宽度3米,高度2.97米。动力方面,M4坦克配备了一台强劲的汽油发动机,使其在公路上最高时速能够达到38公里,并且最大行驶距离为178公里。尽管在复杂的越野地形中,其最高时速下降至21公里,最大行程亦缩小到90公里,但依然代表着当时技术的顶尖水平。
在太平洋战场上,M4中型坦克展现了其战略价值,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坦克力量,使得战争局势对盟军愈发有利。然而,当M4坦克面临意大利战场上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时,情况却截然不同。1943年9月3日,美军在意大利海岸成功进行了登陆,并迅速向北方推进。然而,德军的强大反击让战斗陷入了白热化的胶着状态。当时,德军的主要战斗坦克是被称为“五号坦克”的“黑豹”,这款坦克尽管主炮口径仅有75毫米,但凭借德国军事工业的先进技术,炮口初速高达1120米/秒,能够在100米距离内轻松穿透达18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。
在1000米的距离上,五号坦克的75毫米主炮能够轻松击穿15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。然而,美军的M4坦克面临着严峻的状况,其车体前面的装甲厚度仅为51毫米,炮塔的正面则只有76毫米,面对德军的攻击,这种防护能力显得极为脆弱。
展开剩余68%在这样的不利态势下,美军指挥部门迅速指示M4坦克的研发单位——克莱斯勒公司,紧急进行新型坦克的研发,以提升装甲防护能力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和试验,克莱斯勒公司在1943年第四季度对M4坦克进行了多项改进,并于1944年1月成功推出了新型坦克,开始量产。
这种新型坦克被命名为M4A3E2型,因其显著增强的防护能力而获得了“巨无霸”的外号。在设计上,M4A3E2的正面装甲厚度提升至102毫米,炮塔的装甲更是达到了152毫米,防护盾也厚达178毫米,甚至其齿轮箱部分也装备了148毫米厚的装甲。这些改进使得M4A3E2在当时的坦克中,其防护能力超越了许多其他军事强国的主力坦克。与之相比,德军“虎”式坦克的最高装甲厚度为110毫米,英军的“彗星”坦克为102毫米,而苏军的IS-2重型坦克厚度仅为120毫米,显然都不及M4A3E2的防护水平。
投入战斗后,M4A3E2型坦克在实际使用中展现出卓越的抗弹能力,在与德军的交战中,德军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火几乎难以对其造成致命伤害。为了增强对步兵的支援火力,这款坦克逐步更换为更强劲的105毫米火炮。在盟军于1944年5月发起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,M4A3E2作为行动的坚实堡垒之一,为登陆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援。
然而,M4A3E2型坦克也并非没有缺陷,其机动力不足就是其中之一。由于其装甲的显著增强,战斗全重上升到37.8吨,比标准的M4坦克重出4吨以上。这一增加的重量使坦克的发动机负担加重,导致其速度降低至每小时35公里,减缓了机动性。
由于机动性不足的矛盾,M4A3E2型坦克在生产了250多辆后,便逐渐停产,之后开始被兼具更好防护力、机动性以及火力平衡的M26重型坦克所取代。
发布于:天津市